美国数据收集与跨境传输的合规要求

2025-04-24 11:02:00 作者 : 中申律师

在全球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数据的跨境流通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美国经营的企业而言,如何在数据收集和跨境传输过程中确保合规,成为合规管理的关键问题。


美国在数据隐私保护领域的法律框架较为分散,不同州和联邦层面的规定各有侧重,因此,企业需要全面了解适用的法律要求,以确保数据合规运营。本文将从数据收集与跨境传输的法定限制、监管机构、法律责任及建议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数据收集及跨境传输法定限制

尽管美国联邦层面尚未对数据跨境流通施加明确限制,但企业在传输过程中必须保障数据安全性及合规性。部分州已经出台相关法规,例如《加利福尼亚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及其后续修正案《加州隐私权法 (CPRA) 》,对消费者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此外,早在2003年,加州即通过《加利福尼亚网络隐私保护法(CalOPPA)》,为数据收集和跨境传输提供了合规参照。

1

确保数据接收方具备有效的数据保护能力

企业在向境外传输数据时,需确保接收方具备相应的数据保护能力。这包括但不限于:指定专人负责数据安全管理、定期评估现有的数据保护措施、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并通过合同要求供应商落实相应的数据保护义务。以纽约州总检察长官方网站发布的指引为例,企业需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数据安全,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2

数据主体同意

数据主体的同意被认为是数据传输合法性的关键要素。企业在数据收集前应向用户提供透明的告知,并确保用户拥有拒绝提供数据的权利。

3

数据传输目的的限定

企业收集的数据仅能用于预先告知数据主体的用途,且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目的。任何超出原定用途的使用都可能构成法律风险,尤其是涉及数据分析、商业化利用等情形时,需确保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4

受保护的数据范围

美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定义较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地址、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信息等可识别个人身份的数据。此外,根据美国过往判例,支付信息、健康信息等也被视为敏感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24日,美国总统行政令明确规定,以下类别的数据被认定为敏感信息,并禁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定国家进行传输:

(1)个人标识符;

(2)精确地理位置数据;

(3)生物标识符;

(4)人类组学数据;

(5)个人健康数据;

(6)个人金融数据;

(7)以及上述数据的任何组合

5

监管机构

美国各州的数据监管机构主要为总检察长办公室(如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等),此外联邦层面也会以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为主体,依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TCA)处理不公平或欺骗性的商业行为,包括数据保护相关的违规行为。

6

法律责任

企业若违反数据保护规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诉讼及相关赔偿责任。

行政罚款:若数据泄露后企业未能及时通知数据主体,罚款可达5,000至250,000美元;若泄露个人财务信息,罚款最高可达100,000美元;若企业擅自售卖个人信息,罚款可能在1,000至7,500美元之间。

民事责任:受影响的个人可以对企业提起集体诉讼,要求经济赔偿;若企业因数据泄露导致消费者或员工受到损害,法院可能判决其承担额外责任。

此外,美国各州议会近年来都在快速推进数据合规相关立法,美国政府也在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总统令的形式对数据合规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因此上述数据合规内容在短期内仍可能发生变动。


二、建议措施

为了确保数据跨境传输的合法性与安全性,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与数据接收方签订数据处理协议

企业应确保中国总部或其他接收方履行与美国当地法律相当的数据保护义务,明确数据的用途、存储、访问权限及安全措施。

2、制定约束性公司规则(BCR)

集团内部应制定统一的数据保护政策,包括数据分类、传输条件、责任分配及保护级别,并确保所有接收方严格遵守。

3、确保数据主体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企业应向员工和客户明确说明数据跨境传输的目的、范围及保护措施,确保其知情并获得有效同意。此外,必须允许数据主体访问、修改或删除其个人信息。

4、建立数据保护的内部审计机制

企业应定期评估数据接收方的保护措施,确保其符合美国法律的要求,并防止违规使用或泄露个人数据。

5、制定跨境数据泄露应急预案

若发生数据泄露,企业需确保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包括通知受影响的数据主体、向监管机构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潜在的法律责任。

在美国运营的企业需充分了解并遵循各级法律法规,以确保数据收集和跨境传输的合法性。由于美国的数据隐私保护体系较为复杂,企业不仅需要关注联邦法律,还需结合各州的具体要求,确保自身的合规运营。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跨境数据管理及落实数据主体权利,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法律风险,确保数据传输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连锁品牌方若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

请与中申律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