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人手一杯的现制茶饮,已成为当代消费图景中不可或缺的符号。然而,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规范。转折点已然到来。
2025年6月23日,《现制茶饮品原辅料要求》(GH/T 1495-2025)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现制茶饮品原辅料要求》(GH/T 1495-2025)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联合产业链核心企业共同制定,为现制茶饮行业提供了首份全面、系统的原辅料规范,推进行业从粗放生长迈向标准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文章将详解GH/T 1495-2025如何规范现制茶饮。
1.标准之基:明确范围与定义
任何标准的有效实施,首先依赖于其适用范围的清晰界定与核心概念的明确统一。GH/T 1495-2025开篇明义,在“范围”一章明确指出,本文件“规定了现制茶饮品质辅料的术语与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贮存”,并“适用于现制茶饮中原辅料的制作、采购、检验、贮存和使用等”。
这一广泛的适用范围,意味着标准将从源头开始,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引导与约束。
更重要的是,该文件明确了现制茶的定义“以茶叶及相关制品为基底,水果及其制品、乳及含乳制品、果蔬汁及其饮料和其他食品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经现场加工制作,供消费者直接饮(食)用的饮品。”
这一定义,一方面强调了其“现制”的特性,区别于预包装饮料;另一方面,在“茶叶”为基底的前提下,也为产品的创新边界提供了基本框架。
“原辅料”则被系统地界定为“现制茶饮品中所使用到的食材”,并进一步细分为茶叶及相关制品、水果及其制品、乳及含乳制品、果蔬汁及其饮料、糖及代糖、固体饮料、植物饮料、粉末油脂、冷冻饮品、淀粉制品等十余个具体类别。明确定义,是现制茶饮行业走向规范化的第一步。
2.品质之匙:系统规范核心原料
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质量要求的具体化与可执行性。GH/T 1495-2025在“质量要求”章节,并未停留在原则性声明,而是系统性地对各大类核心原辅料提出了详尽且明确的质量要求,直击行业痛点,并直接引用或对接了数十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构建了一套严密的质量参照体系。
在茶叶及相关制品方面,标准要求茶叶应“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并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GB 31608)及相应产品标准。对于调味茶和茶饮料,也分别明确要求符合GH/T 1247和GB/T 21733。这不仅从安全角度设置了底线,更从感官品质角度对茶叶的真实性、纯正度提出了要求,为市场上倡导的“真茶”“原叶”等概念提供了标准支撑,有助于遏制以次充好、滥用香精色素模拟茶味的行为。
在水果及其制品方面,标准回应了消费者对“真果粒”“鲜果茶”的深切关注。要求新鲜水果应“新鲜、冷藏或速冻良好,成熟适度、风味正常,无腐烂变质、无病虫害”。对于水果罐头、冻干水果、水果干等制品,也明确要求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GB 7098)或产品标准。这些规定旨在要求品牌方重视水果原料的品质,减少使用非合规原料,限制依靠大量香精、色素和增稠剂来模拟“水果风味”的做法,推动行业回归对水果本真风味的追求。
此外,标准也对其他关键辅料提出要求:
乳及含乳制品(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含乳饮料、乳粉等)均需符合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GB 25190, GB 25191, GB 19302, GB/T 21732, GB 19644)。
糖及代糖(食糖、淀粉糖、果葡糖浆、调味糖浆等)需符合GB 13104、GB 15203等标准。
植物饮料(如椰乳、燕麦奶)需符合GB 7101等要求。
固体饮料、粉末油脂、冷冻饮品、淀粉制品(如珍珠)等,也均需满足相应的国标要求(如GB/T 29602, GB 15196, GB 2759, GB 2713)。
3.安全之盾:严守国家强制标准
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的生命线,不容有任何妥协。GH/T 1495-2025在“安全指标”部分明确划定三条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和微生物限量。标准明确规定,这些指标均需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GB 2762、GB 2763(及GB 2763.1)以及各类产品标准中的微生物限量规定。
这意味着,任何用于制作现制茶饮的原材料,其在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在农药残留控制,以及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上,都必须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这一规定,强制要求所有茶饮品牌和供应链企业必须对其采购的原辅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与合规性审查。同时,标准在“检验方法”章节直接引用了上述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确保了监管与执法的可操作性。
4.管理之链:覆盖包装储运全流程
一杯好茶饮的诞生,不仅取决于原料入库时的品质,更依赖于从入库到出杯的全链条科学管理。GH/T 1495-2025将标准视野从原料本身延伸至全周期,对包装、运输和贮存环节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包装上,标准要求材料必须清洁、无异味,所有预包装标签需清晰合规(符合GB 7718),食品接触材料必须安全(符合GB 4806.1),从源头防止二次污染并确保信息可追溯。
在运输与贮存上,标准强调需根据原料特性(如是否需要冷藏、保鲜)配备相应设施,确保环境清洁、防雨防潮,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贮存时,要求分区存放、控制温湿度、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先用”原则,并定期检查品质。
这些细致的规定,目的是系统性地解决因储运不当导致的原料变质、风味流失等隐患,帮助我们建立更精细、更标准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实现产品品质的始终如一提供坚实保障。
